位于大同市中心的
华严寺,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之后多次重建。明代华严寺分为上、下华严寺两部分,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两寺紧邻,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南方。直到建国后,两寺再次合为一体,两寺之间有小门相通。 游览华严寺时,可以先游览北面的上华严寺,再从寺中小门进入南面的下华严寺,两处均沿着中轴线游览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华严寺的两条中轴线与中原汉地大部分寺院的“南北走向”不同,上、下华严寺的中轴线都是“东西走向”,主要殿宇都是面向东方,这与辽国契丹族崇拜太阳、以东方为上的信仰和习俗有关。 当你来到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时,能够看到辽代的地基、金代的建筑,还有殿内明代的塑像和清代的壁画。站在大殿前仰视,可以看到殿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传说中龙九子之一,会喷水灭火),北端的鸱吻是金代遗物,南端鸱吻是明代配制的,两者风格略有不同。殿内供奉着明代的密宗五方五佛,两侧立有二十诸天神像。其中“诸天神像”都是向前倾15度左右,这样做一是为了显示了护法天王的威严和气度;二是利用力学原理,能长时间保存塑像的完整性。 下华严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