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瓜州县桥子乡南三十五公里峡谷两岸。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
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如第2、4、5、7诸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中心柱后画涅槃图,玄弉取经图据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或《玄弉取经记》绘制画面,穿普贤变、千手观音变、水月观音变中。这种穿插式的画面,在榆林窟已经出现。但把玄弉取经场面放在水月观音变画面的重要位置,而且还有大梵天王凌空护卫,使玄弉取经成为经变中心,形式统一和谐的画面,则仅此一处。 ...
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如第2、4、5、7诸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中心柱后画涅槃图,玄弉取经图据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或《玄弉取经记》绘制画面,穿普贤变、千手观音变、水月观音变中。这种穿插式的画面,在榆林窟已经出现。但把玄弉取经场面放在水月观音变画面的重要位置,而且还有大梵天王凌空护卫,使玄弉取经成为经变中心,形式统一和谐的画面,则仅此一处。
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如第2、4、5、7诸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中心柱后画涅槃图,玄弉取经图据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或《玄弉取经记》绘制画面,穿普贤变、千手观音变、水月观音变中。这种穿插式的画面,在榆林窟已经出现。但把玄弉取经场面放在水月观音变画面的重要位置,而且还有大梵天王凌空护卫,使玄弉取经成为经变中心,形式统一和谐的画面,则仅此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