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寺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大殿,以后陆续完成周围的建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帝为该寺赐名,并赐用满、藏、蒙、汉四种文字书写的金字匾。整个建筑群共建有大经堂、菩萨殿、四大天王殿、转经楼、钟鼓楼、如来殿、阿拉善神殿、药师殿、密宗殿等大小殿堂10多座,共200多间,计800多平方米。1919年前后为鼎盛时期,-达500人。...
该寺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大殿,以后陆续完成周围的建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帝为该寺赐名,并赐用满、藏、蒙、汉四种文字书写的金字匾。整个建筑群共建有大经堂、菩萨殿、四大天王殿、转经楼、钟鼓楼、如来殿、阿拉善神殿、药师殿、密宗殿等大小殿堂10多座,共200多间,计800多平方米。1919年前后为鼎盛时期,-达500人。
该寺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大殿,以后陆续完成周围的建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帝为该寺赐名,并赐用满、藏、蒙、汉四种文字书写的金字匾。整个建筑群共建有大经堂、菩萨殿、四大天王殿、转经楼、钟鼓楼、如来殿、阿拉善神殿、药师殿、密宗殿等大小殿堂10多座,共200多间,计800多平方米。1919年前后为鼎盛时期,-达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