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角夹石镇入境,流经夹石、土地坳、板场、甘溪、官舟、淇滩、和平、黑獭、黑水、思渠、黄土、新景、洪渡等13个乡镇境,至洪渡苏家村思毛坝小旁滩流入重庆市。乌江在沿河境内长达132千米,沿途不仅自然景观奇美壮观,人文景观内涵深厚,而且以土家族为主的民族风情亦丰富多彩、淳朴厚实。......
乌江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角夹石镇入境,流经夹石、土地坳、板场、甘溪、官舟、淇滩、和平、黑獭、黑水、思渠、黄土、新景、洪渡等13个乡镇境,至洪渡苏家村思毛坝小旁滩流入重庆市。乌江在沿河境内长达132千米,沿途不仅自然景观奇美壮观,人文景观内涵深厚,而且以土家族为主的民族风情亦丰富多彩、淳朴厚实。
乌江在沿河境内形成两百多里的天然山水画廊。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这5个峡长达89公里,峡谷风光自成一体,有“乌江百里画廊”之称。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各显神姿。乌江诸峡既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夹石峡高山齐云,蓝天一线,峡风呼啸,江涛逼人;黎芝峡妩媚多姿,美女峰、天门石、草帽石、佛指山神情酷似,景观多而奇美,为诸峡之冠;银童峡顽皮刁钻,左右高山不时横截江面,峰回路转,山-复,船行其间如进迷宫,令人迷惘;土坨峡,山高、水深、谷幽,奇峰峻岭间,有成片竹林,参天古树,群兽竞美,百鸟争鸣。能目睹长江三峡早已绝迹的猴群,或攀藤附葛,临江戏水,声声长啼,或对船推石惊吓游客,游憩于树枝石墩搔首弄腮;王坨峡,江面时宽时窄,江流时急时缓,两岸林木葱郁,竹影摇曳,数里外可见到温泉袅袅升腾飘拂的白雾。
山峡北接重庆市
乌江峡谷,南邻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三峡——乌江山峡——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条旅游环线的重要通道。到乌江山峡游,可由乌江水路,也可由411省道、326国道入峡。由乌江水路,南从余庆顺江而下经思南、德江,于七里滩进入夹石峡;北从涪陵逆江而上经武隆、彭水,于小庞滩进入王坨峡。由411省道,从梵净山经印江抵达沿河淇滩镇沙坨,进入夹石峡北端。由326国道,西从遵义经湄潭、凤冈、德江,东从张家界经永顺、保靖、花垣、秀山抵达沿河和平镇,上可游览夹石峡,下可游览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
导 游 乌江百里画廊“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盘旋、水鸟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构成了乌江画廊的景观要素。特别是荔枝峡、白芨峡、土坨子峡是山水画廊的精品,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夹石峡从德江新滩乘船北下,进入夹石峡。峡长43公里,经夹石、土地坳、板场、甘溪、官舟、淇滩等6个乡镇。峡中有七里、扶塔、三堆子、老窍子、三颗桩、鸭滩子、野猪子、土夹子、丛滩、雷洞子等滩,有夹石、彭家两个渡口。两岸绝壁悬崖,山高齐云,蓝天一线,滩陡流急,峡风呼啸,江涛激荡,喧哮山谷。
“夹石”景观 位于夹石场对岸。民国《沿河县志》载:“县南九十里夹石场之对面壁立数仞中夹一石如卵,活动宛转不能移,故以此名扬。”有两石相抱,中夹一石,上下皆空,左右虚悬,视之若坠,遗憾的是在上一世纪50年代,奇石不幸坠落,如今在两石中间夹着的也变成了一棵树。夹石码头位于一崖壁下,这里水深而缓,是自然天成的一处停船览船的好地方。以前,公路还未通到夹石场镇的时候,当地就靠乌江与外界联系。
夹石码头 壁峭崖悬,崖壁上古树婆娑,古藤垂吊,石阶重叠。崖壁上长着枝繁叶茂的古树,树主根与树干同样粗大,形似一条条巨蟒,盘缠蜿蜒在壁上。崖壁下,一条石阶顺着崖壁盘曲而上,从江边直上崖顶。石阶都是经过人打打凿的条石砌成,长年累月,条石的棱角已经磨圆,阶面平滑,显得厚重而沧桑。高高的石阶,显示了在崖壁开路人的气魄、智慧和精神,是土家人民长期与自然生存作抗争的象征。沿石阶登上“崖顶”,有一青石板铺出的平地,一棵大树下直立,行人来此必歇脚。在“崖顶”处只有一-地,前面又是起伏的山峦,又有步步石阶沿坡而上,一直通到大山坳的场镇里。码头附近有多处地下溶洞,洞里面又是另一种景观。
鲁班石 在夹石境内乌江边的鲁家山当门坡上矗立着两墩巨大的石头,岩石从下至上由一层一层的石板自然重叠而成,石高约20多米,两墩巨石并排于坡土上,好似大力士御下的一挑担子,俗称鲁班石。相传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当年看见这里的人们过河到对岸要下一岩来上一岩,极不方便,有心想在乌江边造一座铁索桥,于是就挑着一对石墩来到这里,由于长途跋涉,加上山高坡陡,累得大汗淋淋,气喘吁吁,心相放下担子歇一肩,谁知担子一放,便从近处传来了雄鸡报晓的啼叫声,鲁班闻鸡而起,情急之中舍弃担子,仙游远去。从此,鲁班挑的那挑担子并被留了下来,变成了鲁班石。每逢哪家建新居,木匠师傅(亦称掌墨师)都要带着徒弟们备上酒菜供品,亲临鲁班石前祭奠先师,祈祷祖师爷显灵保佑山民们四季安康。同时,村寨的人们也索性跟随鲁班先师而姓,还把村寨名称也改为鲁家山。
一两丝 在乌江西岸板场乡的烂岩阡,有一独峰绝壁,高耸云天,直插水中,若用一根头发丝去量高度,要一两丝线才能量完,故名“一两丝”。乘舟向上望去,就好像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立于江中。这山峰从脚到顶,全是灰白的峭壁。峭壁上稀疏地长着些枝桠弯曲的野生杂木和小草,就像巨人身上长的毛发。山的整体结构呈“凸”字形,正面朝东,背面向西,从背面看此山没有江边那么险峻。山顶上长满许多松柏和杂木,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兔、山鸡、铁鹞、松鼠、野猪和羚羊时常出没于山中。若站在悬崖峭壁边缘往下看,一落千丈,乌江滚滚,白浪滔天,望而却步。视线往东移,山势略缓,千沟万壑,重峦连绵,在峰林掩映之下,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恬静雅致的土家村寨。一条条弯曲的小径无限地伸进远处的树林,向着那重重叠叠的岗峦迤逦而去。
峡尾为
淇滩古镇,依山傍水,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军战士王子龙烈士墓等革命文物。在这一带景观甚多,现列举几点如下:
燕子岩 在淇滩镇的后面,有一山形若燕子,展翅奋飞,燕尾即淇滩场。
钟岭山 淇滩对岸,一山陡峭,高约五百米,宛如屏幛,即“卧虎镇江”。民国《沿河县志》记载:“钟岭山,山势磅礴,绵延数十里,俯视乌江,形势扼要。” 钟岭山相传又叫钟响山。远视,形如钟。与对岸铜鼓池对峙。据说,钟岭山顶有凡人看不见的神钟,与铜鼓池的鼓一样,时有鸣响,鼓响钟和,或钟鸣鼓和。后人更名为钟岭山。如今,人们既未听到钟鸣,也未听到鼓响,只留下美丽的神话。有小路盘旋而上,山顶呈丘陵状,住数百余户人家,均姓张,相传为土家族张姓鼻祖发源地,明朝时建一祠堂,供张姓0灵牌和木雕菩萨。至今碑序尚存,有和尚常年住持,绵延香火。方圆数十里,凡张姓后裔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或六月十九均到钟岭山朝山拜佛,焚香点烛,顶礼膜拜。解放后,菩萨和神主牌均被毁坏,石碑被主持和尚埋于地下才免招破坏,现已回到原处。
铜鼓池 离淇滩后上方二公里处,地处丘陵。数百户人家,均为土家族杨姓。与钟岭山隔江对峙。寨中有塘,叫铜鼓塘。早年有水,后干涸,改名为铜鼓池。塘边有一洞,叫“庙灵洞”,洞内深幽,阴暗潮湿,内有一自然石槽。洞口隔田一丘,对面为私塾学堂。夜深入静时,学堂寄宿的先生隐隐约约听到庙灵洞中响起沉闷的咚咚鼓声,与隔江对峙的钟岭山的当当钟声唱和,或咚咚当当,或当当咚咚,遥相呼应,回环不绝,声声入耳,沁人心脾。
木鱼洞 在淇滩场南面江边有一洞,洞中有一块大石,如石龛罩下,石面凸形光滑,如鱼背,石块中空,敲如木鱼响,故名“木鱼洞”。洞前水流湍激而回水循环,是垂钓的理想之地。当年贺龙在淇滩时,常来木鱼洞口垂钓。
深沟子 位于乌江西岸彭家上游两公里的钟岭山麓,悬崖峭壁,嶙峋险峻,树茂清幽,景色迷人。崖上建庙一座,叫“火神庙”,供火神祝融大帝像,常年香火缭绕,佛徒参禅打坐。
石马 石马坐落于淇滩镇铅厂坝水泥厂对岸.在沙坨与彭家交界处,现粮油直库下的悬崖峭壁上。悬崖高约500米。石马右侧靠岩壁,头部逆江流斜向上西南方,全身站于岩壁中、下段,身长约2米,胸围约1米多,四肢朝下。身色淡黄,在石马唇边长有许多嫩绿的野草。石马迄今还有一个传说,大约2000年前,在彭华村(彭家)的田地里。群众发现一匹野马在吃庄稼,群众追赶一天.野马四处奔跑,逼在石马坐落的悬岩顶点,无路可逃,于是纵身跳下悬崖,不见其影。人们认为是石马作怪,就聚众来到岩底,爬上悬崖.用铁锤将石马头部打掉。事后,在石马受伤的颈部流了三年黄水。从此,不见有野马在田地里吃庄稼了。
据说,有一个姓李的秀才,路过石马坐落的地方,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石马原来在月舟,从古留下几千秋。邪风荡起无毛动,细雨飘飘有汗流。嫩草登唇难开口,铁鞭任打不回头。”
出峡处为乌江沙砣渡口公路大桥,全长340米,主孔长180米,为桁架组合全国第二大桥。沙砣乌江大桥的修建,给山峡增添了新的亮彩。
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为AAAA级景点
乌江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角夹石镇入境,流经夹石、土地坳、板场、甘溪、官舟、淇滩、和平、黑獭、黑水、思渠、黄土、新景、洪渡等13个乡镇境,至洪渡苏家村思毛坝小旁滩流入重庆市。乌江在沿河境内长达132千米,沿途不仅自然景观奇美壮观,人文景观内涵深厚,而且以土家族为主的民族风情亦丰富多彩、淳朴厚实。
乌江在沿河境内形成两百多里的天然山水画廊。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这5个峡长达89公里,峡谷风光自成一体,有“乌江百里画廊”之称。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各显神姿。乌江诸峡既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夹石峡高山齐云,蓝天一线,峡风呼啸,江涛逼人;黎芝峡妩媚多姿,美女峰、天门石、草帽石、佛指山神情酷似,景观多而奇美,为诸峡之冠;银童峡顽皮刁钻,左右高山不时横截江面,峰回路转,山-复,船行其间如进迷宫,令人迷惘;土坨峡,山高、水深、谷幽,奇峰峻岭间,有成片竹林,参天古树,群兽竞美,百鸟争鸣。能目睹长江三峡早已绝迹的猴群,或攀藤附葛,临江戏水,声声长啼,或对船推石惊吓游客,游憩于树枝石墩搔首弄腮;王坨峡,江面时宽时窄,江流时急时缓,两岸林木葱郁,竹影摇曳,数里外可见到温泉袅袅升腾飘拂的白雾。
山峡北接重庆市
乌江峡谷,南邻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三峡——乌江山峡——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条旅游环线的重要通道。到乌江山峡游,可由乌江水路,也可由411省道、326国道入峡。由乌江水路,南从余庆顺江而下经思南、德江,于七里滩进入夹石峡;北从涪陵逆江而上经武隆、彭水,于小庞滩进入王坨峡。由411省道,从梵净山经印江抵达沿河淇滩镇沙坨,进入夹石峡北端。由326国道,西从遵义经湄潭、凤冈、德江,东从张家界经永顺、保靖、花垣、秀山抵达沿河和平镇,上可游览夹石峡,下可游览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王坨峡。
导 游 乌江百里画廊“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盘旋、水鸟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构成了乌江画廊的景观要素。特别是荔枝峡、白芨峡、土坨子峡是山水画廊的精品,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夹石峡从德江新滩乘船北下,进入夹石峡。峡长43公里,经夹石、土地坳、板场、甘溪、官舟、淇滩等6个乡镇。峡中有七里、扶塔、三堆子、老窍子、三颗桩、鸭滩子、野猪子、土夹子、丛滩、雷洞子等滩,有夹石、彭家两个渡口。两岸绝壁悬崖,山高齐云,蓝天一线,滩陡流急,峡风呼啸,江涛激荡,喧哮山谷。
“夹石”景观 位于夹石场对岸。民国《沿河县志》载:“县南九十里夹石场之对面壁立数仞中夹一石如卵,活动宛转不能移,故以此名扬。”有两石相抱,中夹一石,上下皆空,左右虚悬,视之若坠,遗憾的是在上一世纪50年代,奇石不幸坠落,如今在两石中间夹着的也变成了一棵树。夹石码头位于一崖壁下,这里水深而缓,是自然天成的一处停船览船的好地方。以前,公路还未通到夹石场镇的时候,当地就靠乌江与外界联系。
夹石码头 壁峭崖悬,崖壁上古树婆娑,古藤垂吊,石阶重叠。崖壁上长着枝繁叶茂的古树,树主根与树干同样粗大,形似一条条巨蟒,盘缠蜿蜒在壁上。崖壁下,一条石阶顺着崖壁盘曲而上,从江边直上崖顶。石阶都是经过人打打凿的条石砌成,长年累月,条石的棱角已经磨圆,阶面平滑,显得厚重而沧桑。高高的石阶,显示了在崖壁开路人的气魄、智慧和精神,是土家人民长期与自然生存作抗争的象征。沿石阶登上“崖顶”,有一青石板铺出的平地,一棵大树下直立,行人来此必歇脚。在“崖顶”处只有一-地,前面又是起伏的山峦,又有步步石阶沿坡而上,一直通到大山坳的场镇里。码头附近有多处地下溶洞,洞里面又是另一种景观。
鲁班石 在夹石境内乌江边的鲁家山当门坡上矗立着两墩巨大的石头,岩石从下至上由一层一层的石板自然重叠而成,石高约20多米,两墩巨石并排于坡土上,好似大力士御下的一挑担子,俗称鲁班石。相传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当年看见这里的人们过河到对岸要下一岩来上一岩,极不方便,有心想在乌江边造一座铁索桥,于是就挑着一对石墩来到这里,由于长途跋涉,加上山高坡陡,累得大汗淋淋,气喘吁吁,心相放下担子歇一肩,谁知担子一放,便从近处传来了雄鸡报晓的啼叫声,鲁班闻鸡而起,情急之中舍弃担子,仙游远去。从此,鲁班挑的那挑担子并被留了下来,变成了鲁班石。每逢哪家建新居,木匠师傅(亦称掌墨师)都要带着徒弟们备上酒菜供品,亲临鲁班石前祭奠先师,祈祷祖师爷显灵保佑山民们四季安康。同时,村寨的人们也索性跟随鲁班先师而姓,还把村寨名称也改为鲁家山。
一两丝 在乌江西岸板场乡的烂岩阡,有一独峰绝壁,高耸云天,直插水中,若用一根头发丝去量高度,要一两丝线才能量完,故名“一两丝”。乘舟向上望去,就好像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立于江中。这山峰从脚到顶,全是灰白的峭壁。峭壁上稀疏地长着些枝桠弯曲的野生杂木和小草,就像巨人身上长的毛发。山的整体结构呈“凸”字形,正面朝东,背面向西,从背面看此山没有江边那么险峻。山顶上长满许多松柏和杂木,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兔、山鸡、铁鹞、松鼠、野猪和羚羊时常出没于山中。若站在悬崖峭壁边缘往下看,一落千丈,乌江滚滚,白浪滔天,望而却步。视线往东移,山势略缓,千沟万壑,重峦连绵,在峰林掩映之下,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恬静雅致的土家村寨。一条条弯曲的小径无限地伸进远处的树林,向着那重重叠叠的岗峦迤逦而去。
峡尾为
淇滩古镇,依山傍水,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军战士王子龙烈士墓等革命文物。在这一带景观甚多,现列举几点如下:
燕子岩 在淇滩镇的后面,有一山形若燕子,展翅奋飞,燕尾即淇滩场。
钟岭山 淇滩对岸,一山陡峭,高约五百米,宛如屏幛,即“卧虎镇江”。民国《沿河县志》记载:“钟岭山,山势磅礴,绵延数十里,俯视乌江,形势扼要。” 钟岭山相传又叫钟响山。远视,形如钟。与对岸铜鼓池对峙。据说,钟岭山顶有凡人看不见的神钟,与铜鼓池的鼓一样,时有鸣响,鼓响钟和,或钟鸣鼓和。后人更名为钟岭山。如今,人们既未听到钟鸣,也未听到鼓响,只留下美丽的神话。有小路盘旋而上,山顶呈丘陵状,住数百余户人家,均姓张,相传为土家族张姓鼻祖发源地,明朝时建一祠堂,供张姓0灵牌和木雕菩萨。至今碑序尚存,有和尚常年住持,绵延香火。方圆数十里,凡张姓后裔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或六月十九均到钟岭山朝山拜佛,焚香点烛,顶礼膜拜。解放后,菩萨和神主牌均被毁坏,石碑被主持和尚埋于地下才免招破坏,现已回到原处。
铜鼓池 离淇滩后上方二公里处,地处丘陵。数百户人家,均为土家族杨姓。与钟岭山隔江对峙。寨中有塘,叫铜鼓塘。早年有水,后干涸,改名为铜鼓池。塘边有一洞,叫“庙灵洞”,洞内深幽,阴暗潮湿,内有一自然石槽。洞口隔田一丘,对面为私塾学堂。夜深入静时,学堂寄宿的先生隐隐约约听到庙灵洞中响起沉闷的咚咚鼓声,与隔江对峙的钟岭山的当当钟声唱和,或咚咚当当,或当当咚咚,遥相呼应,回环不绝,声声入耳,沁人心脾。
木鱼洞 在淇滩场南面江边有一洞,洞中有一块大石,如石龛罩下,石面凸形光滑,如鱼背,石块中空,敲如木鱼响,故名“木鱼洞”。洞前水流湍激而回水循环,是垂钓的理想之地。当年贺龙在淇滩时,常来木鱼洞口垂钓。
深沟子 位于乌江西岸彭家上游两公里的钟岭山麓,悬崖峭壁,嶙峋险峻,树茂清幽,景色迷人。崖上建庙一座,叫“火神庙”,供火神祝融大帝像,常年香火缭绕,佛徒参禅打坐。
石马 石马坐落于淇滩镇铅厂坝水泥厂对岸.在沙坨与彭家交界处,现粮油直库下的悬崖峭壁上。悬崖高约500米。石马右侧靠岩壁,头部逆江流斜向上西南方,全身站于岩壁中、下段,身长约2米,胸围约1米多,四肢朝下。身色淡黄,在石马唇边长有许多嫩绿的野草。石马迄今还有一个传说,大约2000年前,在彭华村(彭家)的田地里。群众发现一匹野马在吃庄稼,群众追赶一天.野马四处奔跑,逼在石马坐落的悬岩顶点,无路可逃,于是纵身跳下悬崖,不见其影。人们认为是石马作怪,就聚众来到岩底,爬上悬崖.用铁锤将石马头部打掉。事后,在石马受伤的颈部流了三年黄水。从此,不见有野马在田地里吃庄稼了。
据说,有一个姓李的秀才,路过石马坐落的地方,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石马原来在月舟,从古留下几千秋。邪风荡起无毛动,细雨飘飘有汗流。嫩草登唇难开口,铁鞭任打不回头。”
出峡处为乌江沙砣渡口公路大桥,全长340米,主孔长180米,为桁架组合全国第二大桥。沙砣乌江大桥的修建,给山峡增添了新的亮彩。
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为AAAA级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