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