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窟 开凿于公元471-494年,称为接引佛洞,是云冈较早出现的中心方塔式洞窟。第11、12、1 3窟 为一组。 11窟内中心塔柱上下两层,上层南面是交脚像,其它三面为小立像,样式朴拙简约。下层约占塔身的三分之二,四方雕立佛四面均一立佛,正面立佛两侧另有二胁侍菩萨,细颈瘦腰,神态温雅,为辽代补凿。西壁屋形大龛内七立佛,波状发式,面型丰润,形体高大,华衣飘逸。东壁上层太和七年(483)造像题铭,全文共337字,是 云冈石窟 现存时间最早、文字最多的题记,书体端朴高古,寄巧于拙,是平城魏碑书法的精品。......
第
11窟开凿于公元471-494年,称为接引佛洞,是云冈较早出现的中心方塔式洞窟。第11、12、1
3窟为一组。 11窟内中心塔柱上下两层,上层南面是交脚像,其它三面为小立像,样式朴拙简约。下层约占塔身的三分之二,四方雕立佛四面均一立佛,正面立佛两侧另有二胁侍菩萨,细颈瘦腰,神态温雅,为辽代补凿。西壁屋形大龛内七立佛,波状发式,面型丰润,形体高大,华衣飘逸。东壁上层太和七年(483)造像题铭,全文共337字,是
云冈石窟现存时间最早、文字最多的题记,书体端朴高古,寄巧于拙,是平城魏碑书法的精品。 窟内的布局全部不对称。西壁满布佛宝,形式各异,雕刻精美,无统一布局。东壁有“太和七年造像志”和邑信士五十四人雕刻的九十五躯雕像。这些佛直大约也是当时的善另信女们各自为修功德而独立雕刻的,所以才形成了这种不对称,无统一布局的雕刻。南壁不同于东西壁,南壁明窗两侧像雕刻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佛塔、有伎乐天、有供养人还有千佛龛。此窟的布局是东西两壁不对称。它打破了中国由来己久的开窟造像传统的主体突出,两翼对峙的局面。此窟的布局是东部小龛错落有致,西部出檐七佛立像,其大
第
11窟开凿于公元471-494年,称为接引佛洞,是云冈较早出现的中心方塔式洞窟。第11、12、1
3窟为一组。 11窟内中心塔柱上下两层,上层南面是交脚像,其它三面为小立像,样式朴拙简约。下层约占塔身的三分之二,四方雕立佛四面均一立佛,正面立佛两侧另有二胁侍菩萨,细颈瘦腰,神态温雅,为辽代补凿。西壁屋形大龛内七立佛,波状发式,面型丰润,形体高大,华衣飘逸。东壁上层太和七年(483)造像题铭,全文共337字,是
云冈石窟现存时间最早、文字最多的题记,书体端朴高古,寄巧于拙,是平城魏碑书法的精品。 窟内的布局全部不对称。西壁满布佛宝,形式各异,雕刻精美,无统一布局。东壁有“太和七年造像志”和邑信士五十四人雕刻的九十五躯雕像。这些佛直大约也是当时的善另信女们各自为修功德而独立雕刻的,所以才形成了这种不对称,无统一布局的雕刻。南壁不同于东西壁,南壁明窗两侧像雕刻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佛塔、有伎乐天、有供养人还有千佛龛。此窟的布局是东西两壁不对称。它打破了中国由来己久的开窟造像传统的主体突出,两翼对峙的局面。此窟的布局是东部小龛错落有致,西部出檐七佛立像,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