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向其信徒宣讲佛法之地,是佛教圣地的象征。 鹿野苑石窟 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现窟前存有一组石券窑洞建筑,布局完整,结构严谨。现正殿坍塌,积土掩埋了部分洞窟,山门及东、西配殿保存较好。西配殿内遗有壁画一幅。窟前曾经有过窟檐建筑,从积土中发现的辽代砖、瓦的情况分析,辽代曾在窟前建造过木结构窟檐。鹿野苑石窟东西长30米,现存洞窟11个,其中第 6窟......
鹿野苑”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向其信徒宣讲佛法之地,是佛教圣地的象征。
鹿野苑石窟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现窟前存有一组石券窑洞建筑,布局完整,结构严谨。现正殿坍塌,积土掩埋了部分洞窟,山门及东、西配殿保存较好。西配殿内遗有壁画一幅。窟前曾经有过窟檐建筑,从积土中发现的辽代砖、瓦的情况分析,辽代曾在窟前建造过木结构窟檐。鹿野苑石窟东西长30米,现存洞窟11个,其中第
6窟为造像窟,居于中央,两侧各五个禅窟。第6窟平面呈马蹄形,窟顶为穹隆顶,东西宽3.20米,进深2.53米,窟高3.5米。窟内现存造像三躯,正中为坐佛,两侧各一胁侍菩萨。造像虽已残,然雕刻风格仍清晰可辨。主佛高2.60米,结跏趺坐,面相方圆,两肩齐挺,上身内着僧祗支,衣纹以阴线雕刻成弧形,外披袒右肩大衣,衣纹以起突法雕就,给人以厚重感,衣领雕刻出折叠纹,右手原作说法印。胁侍菩萨头戴宝冠,长发披肩,宝缯作折叠下垂状,颈饰项圈,身披络腋,长裙贴体,彩带外扬,右手上举于胸前,左手下垂似提净瓶。菩萨头部两侧雕忍冬纹,饰有头光。西侧一躯保存较好。窟内壁面有后世泥
鹿野苑”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向其信徒宣讲佛法之地,是佛教圣地的象征。
鹿野苑石窟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现窟前存有一组石券窑洞建筑,布局完整,结构严谨。现正殿坍塌,积土掩埋了部分洞窟,山门及东、西配殿保存较好。西配殿内遗有壁画一幅。窟前曾经有过窟檐建筑,从积土中发现的辽代砖、瓦的情况分析,辽代曾在窟前建造过木结构窟檐。鹿野苑石窟东西长30米,现存洞窟11个,其中第
6窟为造像窟,居于中央,两侧各五个禅窟。第6窟平面呈马蹄形,窟顶为穹隆顶,东西宽3.20米,进深2.53米,窟高3.5米。窟内现存造像三躯,正中为坐佛,两侧各一胁侍菩萨。造像虽已残,然雕刻风格仍清晰可辨。主佛高2.60米,结跏趺坐,面相方圆,两肩齐挺,上身内着僧祗支,衣纹以阴线雕刻成弧形,外披袒右肩大衣,衣纹以起突法雕就,给人以厚重感,衣领雕刻出折叠纹,右手原作说法印。胁侍菩萨头戴宝冠,长发披肩,宝缯作折叠下垂状,颈饰项圈,身披络腋,长裙贴体,彩带外扬,右手上举于胸前,左手下垂似提净瓶。菩萨头部两侧雕忍冬纹,饰有头光。西侧一躯保存较好。窟内壁面有后世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