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洎城建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建筑年代已不可考,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城内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这些房屋多为单进式二进院,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民居门额皆为“XX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其中一座“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