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洼山 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山上建筑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 真武庙......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山上建筑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
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圣母庙西侧建碑亭一座,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字迹章法浪漫,笔力遒劲。碑的另一面为南极老人所题七言绝句,字迹龙飞凤舞,运笔如流,似文章一气呵成。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山上建筑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
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圣母庙西侧建碑亭一座,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字迹章法浪漫,笔力遒劲。碑的另一面为南极老人所题七言绝句,字迹龙飞凤舞,运笔如流,似文章一气呵成。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