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0多年前,福州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就很频繁。明、清时期,福州与琉球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在福州的琉球墓便是福州和冲绳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的见证。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地埋葬。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古代中国和琉球国历史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
早在1000多年前,福州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就很频繁。明、清时期,福州与琉球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在福州的琉球墓便是福州和冲绳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的见证。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地埋葬。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古代中国和琉球国历史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