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5
连城冠豸山书院文化与渊源_冠豸山游记攻略_旅游爸爸网 
天气预报   · ·
客服热线
130-6243-8555
旅游预订 — 请按 1
投诉建议 — 请按 2
厦门站
冠豸山 9.8分
写游记 写点评 发照片

连城冠豸山书院文化与渊源

彡彡彡 • 旅游爸爸网(http://www.lxuuu.com) • 2024-12-01 11:09:40

   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自南宋到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纷纷在山上结庐倡学,建有“二丘书院”、“樵唱山房”、“东山草堂”、“修竹书院”、“五贤书院”……众多的书院,成为冠豸山一道耀人的风景。数百年的书声熏陶,滋润了冠豸山的傲然风骨。书院的兴盛,俊彦的游览,也在山间留存一批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和题匾,许多书院、古寺、楼台亭阁等人文景观,以及一篇篇题咏冠豸山水的文章诗赋。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得非常精辟:“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终于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完全可以这样说:游览冠豸山的人,如果只知道它的自然景观如何美,却不知道它的书院文化如何深,那么,他精神上的所得仍然是极其有限的。 

  冠豸山的书院有以下几个特点:时间早、数量多、品位高、影响大。 

  时间早:自南宋开始就有书院,明、清兴建者居多。由于时间早,这里的书院历史悠久而曲折,经历非常坎坷。如县志所载:“冠豸山辟自宋元,盛于有明中叶,残于清初山寇之难。名迹多荒。其书院之经历亦大略如此。乾隆初,改建五贤书院。弦诵风流,差复从前之旧。不及百年,又毁于咸丰戊午。一切建筑,尽为摧烧……然五贤二邱等名贤遗迹,为全连民心风俗所关,故至同光,已稍有恢复。但民国以后,丧乱频仍,诸遗迹倏又化为乌有。” 

  数量多:别处才一个两个,冠豸山的书院是好多个,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有地方建、宗族建和私人建几种。名称各不一样,有的叫书院,有的称山房,有的名叫轩,有的唤作室,有的则叫斋。 

  品位高:掌教者往往都是饱学宿儒,肄业者则多为国之翘楚,对理学均很有心得。 

  影响大:冠豸山的各家书院,尽管其规模不同,名称各异,但都曾为当地培养过一些人才,在连城的历史上起过积极的影响。 

  冠豸山的文化品位、文化积淀,大多与历史上存在的书院文化有关。 

  4、连城四堡雕版工艺 

  连城四堡是中国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乡,现存的大量印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书籍,是中国目前年代久远、保存完善、举世罕见的珍贵文物。四堡雕版印刷业“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并以出版当时的禁书《金瓶梅》,《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合刊本,全国明志《宁化县志》和《西厢记》四件事闻名于世。有意思的是:四堡先民在当时就有了一定的版权意识--每年初一,四堡的名书坊把一年来各自刻书籍的封面张贴出来,公之于众,表示“版权所有”。由于四堡印刷业过于封闭,跟不上印刷技术的发展,最后导致了四堡的印刷业在1942年彻底地走出了历史舞台。 


点赞 0
免责声明
1、本图片由网友上传,页面刊出的发布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
2、本图片版权仍属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作者请联系我们添加您的姓名;
3、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页面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
4、如其他媒体及网站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
5、图片只做旅游城市景区景点展示,不作盈利使用;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回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发现好玩的地方 | 问题反馈 | 添加景点 | 景点大全排行 | 友情链接申请:请加 44685295 |
旅游爸爸网(http://www.lxuuu.com) 闽ICP备19001345号-29